(一)教学改革的项目与措施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以建设省级精品课程的高标准来进行课程的建设,主要工作如下: 1.教材建设 2004年,由卢现祥、陈银娥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得到规划教材立项,在精心组织、精心撰写的基础上,该教材于2004年3月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我校经济学主要课程教材,该书紧紧围绕学科特色,对经济学涉及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该教材出版后被在汉很多高校选为本科生教材,受到各方面好评。 2.案例库建设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是很重要性的环节。课程组非常重视案例库的建设,近4年来,课程组在创建优秀案例库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根据《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和章节安排,有针对性地从报刊、互联网、电视、社会调查、专题研究等不同渠道精心搜集和制作了多个经典案例,并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对这些案例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更新,使之能够生动准确地深化教材,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经济学课程。除了随时发现和制作最新的能促进相关教学内容的案例外,教学组还十分重视案例制作的动感效果,使案例具有生动性、新颖性,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效果。 3.教学内容建设 在教学内容上,课程组非常关注国内外的学科动态,注意在教学中全面反映国内外经济学的最新重要成果,使教学内容保持先进性。同时,强调教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对经济学的介绍做到准确、完整、科学,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经济学学院十分重视宏观经济学课程组的队伍建设,组建了以陈教授为牵头人,包括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授、副教授组成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小组,做到了师资队伍稳定,授课安排稳定,教材稳定,以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积极稳定的心态和进取精神搞好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5.课堂教学过程建设 重视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建设,通过认真的集体备课,确定共同的教学大纲,准备规范的多媒体课件,推荐优秀的案例,经常交流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等,并重点抓了互动式教学,通过案例、举例、学生发言、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并能将课堂所学运用于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这些方式,不断保持和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受学生欢迎。 (二)解决的问题及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 为了防止课程组不同教师之间授课质量和形式可能存在过大差异的问题,切实规范和提高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从2006年开始,课程组在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实行微观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和全过程的案例教学。3年坚持下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从近2年学生评分的情况看,本课程组所开设的宏观经济学是学院内评价最高的课程之一。除抓好课件和案例库建设,抓好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档案及教学手段的规范和统一外,课程组正在逐步实施课程的课堂双语教学计划,并聘请了一些专家来校讲授专题课。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直接引导学生转变了学习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之有意识地培养起健全人格和独立思考的现代精神。此外,通过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能力,为他们将来尽快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 课程组取得的教学研究成果如下: 出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著: 1.陈银娥:主持省教育厅“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与改革创新探索”研究。 2.陈银娥:主持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课题“经济学研究生教育创新探索”的研究。 3.卢现祥:《中国应试教育的制度分析》, 《湖北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学报》2007年第6期; 4.卢现祥:《重新构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 5.卢现祥:制约我国经济学发展的因素《光明日报》 2000、8、8; 6.葛结根:2002年湖北省教育厅教学项目:关于改进我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研究; 7.葛结根:2006年3044am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教学研究项目:《西方经济学》中的“四位一体”教学法及其具体运用; 8.罗良文:“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议”,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之路,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9.罗良文:“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分析”,改革、创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宋丽智:“现代经济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总结”,改革、创新、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陈银娥:2002年3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三等奖。 2.卢现祥:教材《新制度经济学》获武汉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7) |